春节回来后,就继续找工作,不再像年前那样好高骛远,现在只要有机会都去试试,那时候好像才有些找工作的激情,也许自己就是太懒惰了,以前总是不想认真地用力地去找,去了几个软件研发的小公司,还去了太平人寿,骑着我那自行车在各个环道上滑行,北漂的感觉估计就是那时候开始的。
找工作的过程是漫长的,第一次面试是联想,在上帝,那是我第一次群面,也是我找工作过程中唯一的一次群面,一点经验没有,也没有做英语自我介绍的准备,过程中也不知道怎么去协调,我们那组都是清华北大的,不过感觉大家很乱,都是争先恐后的在发言,估计我们都被PASS掉了。后来笔试了首都机场,在北外,后来坐公交车倒来倒去的去大兴那边很荒野的地方面试,我们那批一个也没有被录取,面试的时候招聘的人可能就感觉到他们招的方向错了。和利时笔试和首都机场笔试冲突,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和利时笔试的机会,当时给他们人事打了好多电话,记得最后那次在国展招聘会的时候我见到了人事的那个女孩子,她最后还是给了我一次笔试的机会,不过那时大都是在招北京生源了。
一直幻想着找工作的时候有人能拉我一把,一直麻烦着张老师,记得铁科基础所的那次机会就是张老师给我的第一次机会,那天很高兴,复印了所有的证书去找基础所的谢主任面试了,谢主任看上去很随和,没有架子,面试也很轻松,彼此说了很多。后来听张老师说他们让推荐一个男生过去,估计他们也没有想到张老师会推荐一个女孩子过去。第二天我就接到了电话,问我在铁科有没有关系,院长提前有言说是不招女生,要想进去就要去和院长要名额,院长? 我怎么会有关系? 十八代贫农出身的我在这里一点关系也没有,可是我依旧不想放弃,找LG商量,找他导师商量,最后还想到了院长的学生,也是LG的同学,除了碰壁还是碰壁,我终究被放弃了,后来他们招了一个男生,我认识。就这样,我结束了这个幻想,就这样,我接受了无奈的现实。
开始的时候好是想试试通号的,问张老师是否有人,无奈,张老师给李老师电话,李老师自己的学生还安排不过来,更何况是我?张老师确实是个好老师,只是淡薄名利,也就没有太多的人际网,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,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在自己这块领域内奋斗着,不去在乎太多的尔虞我诈,简单的生活依旧幸福。
找工作的这段日子让我感觉到了好运气真的很重要,就像木耳,一次投简历就ok了;也让感觉到了漂亮也会多些机会,就像菜场,笔试的失败后仍是第二次笔试,那里的人一次次地就是想找她进去;还有就是有了背景就一马平川了,就像藤竺,从保研的时候就一直有背景的幸福孩子,到找工作依旧幸福。
生活中依旧有那么多的意料之外,那么多的不公平,十有八九不如意是安慰自己最好的方式了。后来我们单位的户口名额终于下来了,我也终于尘埃落定了,还记得那天在思东上自习,接到LHZ的电话,我好兴奋,在那本VC上深刻的记下了那一时刻。LG也很高兴,我们终于有一方安定下来了。
找工作的这段日子我成长了好多,也坦然了些许,可能有些生活注定是要这样子的,有些人也许注定要离开或是留下,分手或是长相守。